中国简单快捷的免费行业信息发布平台
·手机版 ·注册 ·登录 ·会员中心 ·忘了密码 ·导航 ·帮助
名站在线LOGO
·设 为 首 页
·收 藏 本 站
·新 站 登 录
网站首页
|
行业供求
|
行业产品
|
行业公司
|
站内检索
|
行业资讯
|
网站导航
|
链接交换
|
流量交换
|
网友收藏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行业贴吧 > 话题


行业贴吧

(注意:网友的发布表不代表本站立场。)
回复话题
发新话题
返回列表
话题: 腹泻的四类发病机制
117.114.129.*
2015-03-20 15:32:40

  杭州城东医院告诉您腹泻的发病机制



  引起腹泻的机制十分复杂,一种腹泻性疾病常有多种因素的参与。一般按病理生理将腹泻的发病机制分为以下4类。






  2.渗透压升高

因肠腔内渗透压升高所致的腹泻也称为渗透性腹泻或高渗性腹泻。在正常人,食物的分解产物,如糖类、脂肪、蛋白质及电解质等在乳糜微粒、小肠激酶及各种胰酶的作用下,基本已被吸收或者被稀释,故空、回肠内容物呈等渗状态。如果空、回肠内容物呈高渗状态,也即肠腔内渗透压升高时,会造成血浆与肠腔内容物之间的渗透压不等,当两者的渗透压差增大时,为了维持两者渗透压梯度,血浆中的水分会很快透过肠黏膜而进入肠腔,直至肠腔内容物被稀释到等渗为止,肠腔内有大量液体即可引起腹泻。



  



  3.吸收功能障碍

因营养物质吸收障碍所致的腹泻也称为吸收不良性腹泻,各种引起肠黏膜损害或吸收面积减少的疾病均可导致腹泻;肠道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疾病均可引起肠黏膜的损害,即小肠黏膜表面的微绒毛遭到破坏后可,造成吸收面积的减少而出现腹泻;肠管大部分切除后吸收面积明显减少可导致腹泻;小儿乳糜泻、热带及非热带性脂肪泻(麦胶性肠病)等都是因小肠微绒毛减少、萎缩,导致吸收面积减少而出现腹泻;此外,肠系膜血管或淋巴管病变(如发生梗阻,回流障碍等)亦可引起吸收不良性腹泻;患门静脉高压症(导致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)、右心功能不全或缩窄性心包炎者,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治疗,均可引起胃肠道黏膜淤血,造成肠黏膜的吸收障碍而导致腹泻;此外,正常情况下,结合胆盐在回肠末端重吸收而到达肝脏(肠肝循环),如回肠末端有严重病变,如肠结核、克罗恩病、肿瘤或者回肠末端广泛切除术后,结合胆盐回吸收减少,而进入结肠的结合胆盐明显增多,可经结肠**分解为双羟胆酸,刺激结肠黏膜分泌增加,且水、盐吸收减少而导致腹泻。



  4.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

由于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所致的腹泻也称为运动功能异常性腹泻、功能性腹泻或称为蠕动功能亢进性腹泻。当胃肠道蠕动增快时,食糜及水分在胃肠道停留时间缩短,造成吸收不完全而引起腹泻;肠道炎症、感染性病变可刺激肠壁,使肠管蠕动增快而加重腹泻。某些患者在有焦虑、情绪紧张的同时伴有

共0个回复
回复话题
发新话题
返回列表



新站登录--网站简介--流量交换--名站收藏夹--广告服务--友情链接--免责声明--联系我们--意见建议--违法举报--侵权举报
Copyright 2005-2024 名站在线[fwol.cn]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:粤ICP备170477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