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1.239.166.* 2017-06-09 13:45:53 |
无“农”不稳,无“工”不富,无“商”不活。对一个国家来说,工业具有稳定经济,促进社会繁荣,改善民生的作用。
但是我国制造业总体上呈现出“大而不强”的特点,大量企业处于产业链的**层,从事高能耗、低附加值、依靠廉价劳动力的生存状态。很显然,这种缺乏核心技术,只做代工厂的模式,不适合企业长久的发展。
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,没有强大的制造业,就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。也正因如此2015年《中国制造2025》出炉,提出通过三步走战略,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。**步,计划到2025年进入制造强国行列;第二步,到2035年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;第三步,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,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,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。
如今,距离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提出,已过去2年半了。我国不仅在高精度数控齿轮磨床、多轴精密重型机床、数控冲压生产线上跻身世界先进行业,还拥有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的能力、标准动车交汇420km/h试验、AJ21客机的商业运营、C919大型客机首飞、AG600水陆两栖飞机总装下线、长征五号升空、量子卫星升空......
1、“海斗”号万米级无人潜水器
2016年6-8月,我国自主研制的“海斗”号无人潜水器,由“探索一号”科考船引导下,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了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。
其下潜深度达10767米,创造了我国无人潜水器的**下潜及作业深度记录。使我国成为继日美后,世界上第三个国家有能力研制万米级无人器的国家。
2、世界**420km/h动车交汇试验
时速超420km/h,两车交会相对速度约843km/h(234米/秒),交会时间仅0.9秒的“擦肩而过”。这是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标准动车组“金凤凰”和“海豚蓝”,在郑徐线上测试的世界**速的动车组交会试验。
3、ARJ21支线客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
2002年,国务院批准ARJ21-700飞机立项。2008年11月,完成首飞成功,2015年11月29日,首架ARJ21支线客机交付成都航空有限公司,正式进入市场运营。
由中国按照国际标准研制的自主知识产权飞机,起飞重40400kg,**飞行高度11900米,可搭乘78-90座,航程2225公里,能够满足中小城市间的航行需求。
4、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
2008年,国产大飞机C919进行研制生产。历时7年研发,并于2016年在上海总装下线,第二年5月,在浦东机场完成首飞。
C919是中国**完全按照**国际标准,和市场主流标注研制的单通道干线飞机,也是与美、法等国家合作生产的机型。C919属于中短途商用机,设计载客数168座,标准航行4075公里,可覆盖国内主要二线城市,飞行寿命9万小时。
C919采用了大量先进材料,在满足自身飞行条件的前提下,每年可节省几十万的燃油费。截止到2015年11月,中国商飞C919大型客机已经收到中外订单数517架。
5、AG600水陆两栖飞机实现总装下线
有着中国大飞机三剑客之一美誉的蛟龙-600(AG600),是继C919、运20之后,我国在大飞机领域的又一**成果。
蛟龙-600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,也是世界上在研的**水陆两用飞机。它**航时10小时,航程4500千米,航行速度500千米/小时。可以抵抗2米海浪,适应3-4级海况和75-80%的南海自然海况。
由于蛟龙-600身负特殊使命,主要负责灭火和海上救援任务。它可以停靠在海面上,20秒内汲水12吨,无需停顿,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赴火灾区。
6、长征五号大运载火箭发射升空
在长征五号火箭队伍中,流传着一句顺口溜:“长五、长六和长七,后面来了个长十一。要说哪个最威武?还要看我们长五。”
长征五号是中国研制的首枚大型运载火箭,人们亲切的称它为“胖五”,它是目前我国起飞重量和运载能力**的运载火箭。能够将25吨级别的航天器运送到近地轨道,比现役的火箭运载能力提升2.5倍以上。
将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主要服务于载人空间站、月球探测三期及火星探测等,对大推力运载急需的航程。
7、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发射成功
“墨子号”是我国发射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,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卫星和地面站的量子密钥分发,实现星地量子保密通信,并通过卫星中转实现可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。从根本上、**性解决信息安全问题。
它的成功发射不仅有助于我国广域量子通信网络的构建,保障国家信息安全,还将验证量子力学的理论。
从无到有,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造,中国制造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,以数字化手段改进生产过程、实现智能制造、寻求转型升级的机遇。而MES作为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载体,在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、智能化、网络化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
微缔MES制造执行管理系统,作为信息技术、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的结合体。从资源分配和状态管理、运作/详细调度、生产单元分配、文档管理、数据采集、劳务管理、质量管理、过程管理、维护管理、产品跟踪管理及性能分析上,**的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管理能力。 |